自党的XX大提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成为重要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是关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完善和优化的重要工程,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要立足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确认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的建构范围,充分挖掘其现实价值,系统构建其实践体系。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的现实价值

 

1.有效改善大中小学思政课学情闭塞现象。学情闭塞分为结构性学情闭塞和即时性学情闭塞,结构性学情闭塞的成因可追溯至思政课教师职前准备和专业学习时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技能训练、考核要求的层次性差异导致的结构性认知差异,表现为思政课教师跨学段协同意识的缺失以及对话合作技能的弱化等。部分思政课教师无法跳出自己的认知视域去理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就是结构性学情闭塞的一种表现,然而,人的视域并非一成不变,视域具有可转换性和可拓展性学段分界带来的视域差异会使视域转换和拓展得到现实确证。即时性学情闭塞主要形成于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思政课教师忙于本学段教学工作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息闭塞。例如,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学生在高中阶段是否将政治课选为高考必考科目等重要信息不了解,在既定教材体系的灵活转化和差异化处理中处于被动,上述现状不仅会削弱思政课教学的承接性、针对性、实效性,遮蔽课堂教学的知识重构与意义建构功能。同时也可能使教师错失对教材无效重复、知识倒挂、逻辑断裂等问题的最佳修正时机。无论哪种类型的学情闭塞都揭示着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必要性。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有效改善大中小学思政课学情闭塞的现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通过研读各学段思政课教材,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内在的贯通性和差异性;其二,通过集体教研分析青少年思想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对象在理论需求、思维方式、认知习惯、接受水平方面的阶段特征;其三,通过对比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知识侧重,把握大中小学不同思政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2.深度激活思政课课程改革的主体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执行主体,教师是否具有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自觉意识、强大动力和实践本领,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对思政课课程改革主体动力的激活主要体现在以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4.99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可查阅和下载本站所有内容(word文档可复制/修改),本站持续每日更新中……如有问题可联系客服微信:cwwkefu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可查阅和下载本站所有内容(word文档可复制/修改),本站持续每日更新中……如有问题可联系客服微信:cwwkefu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
0.1454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