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7日)

 

一、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抉择

 

(一)大历史观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最初是由西方国家工业革命所引起的发展潮流,其超出西方化和工业化的单一范畴,具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重发展意蕴。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囊括科学技术革命、管理技术革新、农业生产技术革新、生活方式革新、人与人交往方式的革新等多个方面。

 

  现代化是指以科技创新和工业革命为动力,以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为依托, 以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城市化为标志,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 态等方面发展进步的社会化过程。现代化是一种从不发达到发达的世界历史现 象,也是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变过程,还是一种战略发展目标和路径。

 

  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到目前已经经历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第二阶段是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从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

 

  那么,我国对现代化的探索也有一个历史过程。1954年9月,周恩来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1956年,党的八大把“四个现代化”写进了总纲中:“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同志指出: “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周恩来同志于1963年1月在上海提出:“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那么,1964年周恩来同志提出了“两步走”,1975年周恩来同志提出的“两步走”又细化了具体时间安排: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邓小平同志从国际国内发展现状出发,把现代化目标调整为70年时间跨度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 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 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对“第三步”发展战略进一步细化,变成时间跨度50年的新“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4.99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可查阅和下载本站所有内容(word文档可复制/修改),本站持续每日更新中……如有问题可联系客服微信:cwwkefu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可查阅和下载本站所有内容(word文档可复制/修改),本站持续每日更新中……如有问题可联系客服微信:cwwkefu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
0.1499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