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9日)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把握中 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他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 包容性、和平性。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 由之路。在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 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 “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第二个结合”是又 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那么,“第二个结合”的内涵、价值、意义是什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这些都是学术界正在研讨的重大话题。

 

一、“第二个结合”的提出和系统阐述是重要的创新

 

(一)“传统”释义

 

  谈到文化的传承发展,首先要理解“传统”这一概念。什么是传统?学术界认为,传统是人们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对于“传统”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物质传统,如历史建筑、纪念碑、历史景观、雕塑、绘画、书籍等;二是精神传统,包括人类以往创造的制度、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无形的精神产品,比如儒家思想传统、文人画传统等。在精神传统中,有一个概念叫实质性传统。实质性传统是指崇尚过往的成就智慧和制度,并主张把过去继承下来的行为方式视为楷模和指南的倾向,比如对宗教和家庭的感情、对祖先和权威的敬重、对家乡的怀恋之情等。以上是对“传统”这一关键词的介绍。

 

  (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深刻变化

 

  我们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都是持批判传统文化态度的。当然,这里是 有一个背景的。曾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的康有为在辛亥革命后堕落为一 个狂热的尊孔复辟派。1913年11月,康有为致电袁世凯,要求袁世凯“尊圣卫 道”“令学校读经”。这与复辟称帝的袁世凯的想法不谋而合。对于袁世凯、 康有为尊孔复古的做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进行了强烈抵制和反对, 并由此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提出 “打倒孔家店”。陈独秀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中指出,“孔教与帝制, 有不可离散之因缘”。1917年,李大钊发表了《孔子与宪法》一文,明确指出,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 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瞿秋白在《〈新青年〉之新宣言》中指 出:“中国的旧社会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4.99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可查阅和下载本站所有内容(word文档可复制/修改),本站持续每日更新中……如有问题可联系客服微信:cwwkefu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可查阅和下载本站所有内容(word文档可复制/修改),本站持续每日更新中……如有问题可联系客服微信:cwwkefu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
0.1461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