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主题教育调研工作安排,本人围绕“创新社区、学校、派出所、家庭‘四位一体’管理机制,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管理网络”专题,深入学校、社区和公检法司等部门及部分家庭,调研了全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分析了成因,提出了对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基本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法制副校长”队伍不断充实,特殊青少年帮教工作稳步推进,“青少年维权岗”等维权实体逐步加强,文化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社会关注、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预防工作格局初步形成。近五年,全市青少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下降趋势,犯罪人数由2019年的601人减少到2023年的402人,犯罪比例由39%下降到22%,其中14-17岁犯罪人数占比由21.4%下降到12%;初中学历青少年犯罪占62.3%,侵财类犯罪占16.2%,暴力犯罪占8.5%,初次犯罪占91%。对百名违法犯罪青少年的调查显示,在校生(含职业学校)仅为0.37‰,有逃学、休学、辍学经历的占31.2%,“三失”(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占47.2% ,单亲家庭的占31.2%,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手段暴力化,犯罪形式团伙化,财产型犯罪比例高,“三失”青少年违法犯罪突出等特点。从综合分析看,受多种因素影响,全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率虽有所下降,但仍然较高,问题依然突出。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分析

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青少年自身方面的,也有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首先,特定生理心理因素是内在原因。由于青少年处于身心成长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生理发育迅速,个人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对事物好奇敏感,易感性、冲动性和两极性比较明显。有的因为生活需要、独立自主地位等得不到满足,会以逃课、上网、玩游戏等方式消磨时光,行为举止带有盲目任性、偏执狂躁和喜欢表现等倾向,遇事容易冲动,经不起诱惑,自控能力差,一旦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刺激,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其次,不良家庭环境影响是主要原因。由于一些家长对其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把握不够,有的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导致孩子因压力大、形成逆反心理;有的过分溺爱孩子,有的疏于管教,有的自身品行不端,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一旦有诱因就容易实施犯罪。加之,近年来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孩子容易出现心理自卑和扭曲,走上犯罪道路。调查显示,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在青少年犯罪中占21.4%,因缺少家庭温暖和教育的占19.8%,因家庭生活困难的占6.1%,因父母有不良嗜好影响的占15%。

第三,学校内的教育不当是重要原因。主要是有的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德育课程课时不足,法制教育流于形式,跟不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4.99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可查阅和下载本站所有内容(word文档可复制/修改),本站持续每日更新中……如有问题可联系客服微信:cwwkefu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可查阅和下载本站所有内容(word文档可复制/修改),本站持续每日更新中……如有问题可联系客服微信:cwwkefu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
0.1751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