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习近平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根本在耕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耕地,就没有口粮。耕地红线是粮食安全的大坝,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只有先保证了耕地的面积与数量,才能再谈如何利用耕地,提高粮食产量。

 

  保护耕地就是保住老百姓的饭碗,坚守耕地红线就是守住13亿人的口粮底线。据国土资源部门测算,耕地提供了人类88%的食物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95%以上的肉、蛋、奶是由耕地提供的产品转化而来的。耕地直接或间接为农民提供了40%至60%的经济收入和60%至80%的生活必需品。而我们国家除了“人多地少”之外,耕地质量偏低、污染损毁严重正成为耕地保护面临的新挑战。国土资源部完成的我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结果显示,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全国耕地由高到低15个等别,平均等别9.80等,其中57%以上的耕地等别低于全国平均数值。因此,耕地红线已经退无可退,除了严防死守,别无选择。习近平指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关系密切,可以作统一部署和要求,但试点工作中要分类实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是试点的大前提,决不能逾越。”

 

  我国长期以来习惯于藏粮于仓、藏粮于民、以丰补歉的策略。耕地占补质量严重不平衡,耕地总体质量下降,致使粮食生产能力不足,只能尽可能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产,利用丰年的节余弥补歉年的不足。这就带来了高额的仓储费用,形成了财政的巨大负担,同时也影响了其他作物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特别是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如果连续几年歉收,就给粮食的供应带来很大压力。而“藏粮于地”战略则适时调节了这种问题,在粮食供过于求时,采取轮作休耕使一部分土地来减少粮食生产数量,粮食紧缺时又将这些土地迅速用于生产粮食,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4.99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可查阅和下载本站所有内容(word文档可复制/修改),本站持续每日更新中……如有问题可联系客服微信:cwwkefu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可查阅和下载本站所有内容(word文档可复制/修改),本站持续每日更新中……如有问题可联系客服微信:cwwkefu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
0.1772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