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寻乌调查是1930年5月毛泽东在江西寻乌针对当地的政治、商业、土地斗争等问题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大规模社会调查,为后来党中央作出系列决策部署提供了现实依据。如今再看寻乌调查,总结“寻乌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毛泽东开展寻乌调查的原因

1930年5月,朱毛红军在澄江击溃反动武装力量后顺利进驻寻乌。在古柏的陪同下,毛泽东详细考察了寻乌县的各方面情况。毛泽东之所以在寻乌开展大规模调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一是毛泽东的农村情结。他看到农民生活太苦,认为只有调查找出农民痛苦的根源,才能解决问题,使农民翻身。二是党内部分同志存在“左”倾思潮和盲动主义的表现。一些同志认为中国革命已到达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攻打中心城市,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三是为了解中国现实情况。党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弄清楚农村各阶级、商业资产阶级与城市贫民现状,明确农村和城市的关系,以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方针政策。四是寻乌地理位置特殊。寻乌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连接着赣南和广东东江一带,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二、毛泽东寻乌调查的调研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运用的调研逻辑,充分展现了其高超的调研能力。

(一)调研的核心要义:实事求是

毛泽东强调,必须“反对本本主义”“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坚持实事求是的主要表现有:第一,从实际出发确定调研内容。在洞察到当时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潮和对富农、商业问题认识不足等问题后,毛泽东主要针对寻乌的商业、旧有土地关系、土地斗争等内容展开了调查。第二,坚持根据具体问题制定具体政策。毛泽东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人认为富农的出产均是亲自劳动,而非剥削他人,不主张在斗争中打击他们。于是他分析富农的具体收入方式,得出了富农属半地主性质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制定了针对富农的政策。第三,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调研成果。寻乌调查是毛泽东比较满意的一次调查,但他仍提到,这个调查的缺陷是没有分析中农、雇农与流氓。随后他在《兴国调查》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补充研究。毛泽东通过这种持续性的调研不断检验和完善调研成果,从而得到新认识,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二)调研的基本思路:问题导向

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事物核心,看清问题本质,才能“对症下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怎么走”,农村包围城市这条道路能不能行得通成为关键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毛泽东深入研究了寻乌的工商业兴衰过程与原因、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4.99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可查阅和下载本站所有内容(word文档可复制/修改),本站持续每日更新中……如有问题可联系客服微信:cwwkefu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可查阅和下载本站所有内容(word文档可复制/修改),本站持续每日更新中……如有问题可联系客服微信:cwwkefu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
0.1211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