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5日)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时值食品学院建院(系)40周年,感谢尊敬的院领导的抬爱,很荣幸能在这里和诸位讲述和分享我的感恩之情、自豪之意。

 

  40年前,全国农科院校建立了第一个食品学院,就是咱们西南大学食品学院。当时的食品系在全国名列前茅,大师辈出,李友霖、刘心恕是著名果蔬加工专家,张百超是我国果蔬储藏学科的奠基人之一,陈宗道、刘勤晋是著名食品、茶学大家,他们的努力和成就为今天仍为全国优势学科的食品、茶学专业夯实了基础。

 

  40年前,食品学院迎来了第一批学生,就是在座的大师兄大师姐们。我刚留校任教,就参与了食品学院的筹建工作。那时还没电脑,我是在一摞摞纸质的投档档案中仔仔细细看,精挑细选出了食品学院黄埔一期的三十多名同学——这也是我一生从教生涯中唯一的一段班主任经历,此时此刻,我还能清晰记得几乎每一位同学的名字,亦师生更亦朋友,我们和食品学院一起成长了四十年,彼此记得成长路上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同学们时常会提起2007年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的讲解;2012年我当选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今年4月我入选生物学与生物化学领域世界顶级科学家榜单,最早发来祝贺的都是这些同学们。然而,我认为真正值得道贺的并不是学士锦袍趋殿阙的高光时刻,而是我们四十年的奋斗和沉淀,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为我国食品学科的发展添砖加瓦。比如,我曾经作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院长带出过全国最强的食品学科,还参与了我国包括《食品安全法》在内的系列法律法规建设,并主持了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规划的制定,深刻影响了我国今天食品安全体制机制的形成。还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自己执着与努力,成功促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食品学科的建立,从而为广大中国食品科技工作者搭建起了深入探索基础理论的平台。桩桩件件汇报给母校,希望没有辜负母校的启蒙和培养。

 

  回头来看,1998年,我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那时感觉这仅仅就是资助强度大一点的项目,对青年人的一种激励和荣誉。不像现在,千人、万人、杰青、优青、青托、青拔,这些铁帽子已成为永久利益,决定了个人的票子、房子、位子,还决定了学院、学科的排名位次。但是,我想对青年教师们说,不要迷失在追逐帽子的路上,不妨让帽子再飞一会儿,我相信帽子们终究会落地回归,重回一次性荣誉和资助的初衷,不再一劳永逸地和所有利益都挂钩。因为只看帽子不看里子,实际上是伤害了学者们的创造力,伤害了中国科技发展以及在国际上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大家熟悉的酸奶,公牛的精液是进口的,挤奶的机器是进口的,酸奶的菌种还是进口的,酸奶的包装也是进口的,这和帽子内卷脱不了干系,这么多年除了卷出一堆没创新意义和实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4.99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可查阅和下载本站所有内容(word文档可复制/修改),本站持续每日更新中……如有问题可联系客服微信:cwwkefu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可查阅和下载本站所有内容(word文档可复制/修改),本站持续每日更新中……如有问题可联系客服微信:cwwkefu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
0.147642s